八月靖江,长江奔涌东流。罗家桥港长江码头处,巨型起重机将大型钢构件精准吊装至货轮,江面百舸争流。靖江重工厂区内,智能车间的焊花与数据流融汇为一幅现代工业绿色图景。这座以“中国桥梁智造”为名片的产业新城,正是农行江苏分行以金融力量助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近年来,农行江苏分行以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,走出了一条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“双向奔赴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绿色金融的活水,正让一批批绿色项目在江苏大地上拔节生长,截至2025年6月末,绿色信贷余额突破6900亿元,较年初增长超千亿元。
精准滴灌,金融“活水”浇出产业绿洲
“我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基础的资金支持,更致力于提供精准化、配套化、全方位的服务,助力绿色项目持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。”农行泰州靖江支行副行长张中技介绍,2023年中铁建大桥局靖江重工启动桥梁重工产业基地建设时,资金缺口成为其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主要障碍。“相较于传统信贷模式关注企业财务报表,绿色金融需综合考量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及长远发展前景。”
针对靖江重工产业基地项目的跨区域运营特点,农业银行创新采用“跨省联动+内部银团”模式,由农行泰州靖江支行联合农行天津分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,量身定制覆盖项目前期调研、中期建设及后期运营全周期的金融解决方案。
中铁建大桥靖江重工副总经理、总会计师赵子月表示,农业银行团队多次深入企业及园区,依据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信贷方案,最终联合农行天津分行组建内部银团,以7.51亿元项目贷款破解资金困局,其中4.86亿元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实现“T+3日”快速放款。
此方案的核心在于“精准滴灌”与“机制护航”。从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认证,到设计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,农行泰州靖江支行构建了“融资+融智+融商”的闭环式绿色转型综合服务方案。
依托农业银行“融资+融智+融商”的闭环服务,园区已培育出业内稀缺的“制造+运输+安装”全链条能力。“全周期、全链条、全场景”的服务模式在靖江重工产业基地得到充分体现:从项目前期的规划论证,到建设期的资金保障,再到运营期的能效管理,农业银行团队始终与企业协同推进。目前,靖江重工桥梁产业基地“工业制造+物流运输”的临江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已初步显现。
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滋养下,靖江重工的发展目标愈加明晰——建设“灯塔工厂”,打造“智能化车间、绿色化工厂、数字化企业”,矢志成为中国铁建现代化的桥梁重工产业基地,为“中国桥”建设贡献核心智能制造力量。
生态赋能,从车间到田间的绿色转型
在靖江西来镇,曾经的农宅经过“乡村人居环境贷”改造,变身白墙黛瓦的现代田园;在靖江辖内西来镇、生祠镇、季市镇、马桥镇4个乡镇、42个村,5亿元绿色信贷打造出“产业兴、农民富、生态美”的乡村振兴画卷。
在新桥镇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,农行泰州靖江支行带来的不仅是1亿元的资金活水,更有一整套绿色转型方案。“我们帮企业算清每吨铁水的能耗账,设计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,让传统铸造业脱胎换骨。”张中技说。
在泰兴经济开发区上空俯瞰,一片片光伏板如鳞甲般覆盖着工厂屋顶,在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。当华瑞集体资产有限公司联合32家企业,将47.78万平方米闲置屋顶变身“分布式光伏空中绿洲”时,农行泰州泰兴支行金融服务团队同步启动深度服务。他们用60天踏遍园区,为每家企业精准测绘“屋顶经济图”,细致“体检”——分析日照时长、优化组件排布、测算每平米发电效益……最终,1.19亿元贷款精准投放,年发电量超5000万度的“阳光经济”就此点亮。
追新逐绿,构建绿色金融“服务矩阵”
绿色动能激活智造引擎,金融画笔描绘振兴画卷……农行江苏分行的绿色金融实践,早已突破单一项目支持,筑基、赋能、逐光、润土,逐步形成覆盖乡村振兴、产业升级、能源变革的立体化服务网络。
近年来,农行江苏分行立体化布局构建绿色基建新动脉,打造“轨道+公交+慢行”三网融合的智慧交通金融解决方案;全链条赋能打造节能环保新引擎,构建“产业园区+龙头企业+供应链”三维支持体系;多维度突破构筑清洁能源新高地,打造立体化能源服务网络。
在农业农村绿色金融发展领域,农行江苏分行以专项方案创新性融合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,创新“生态价值+金融资本”转化路径,在苏北沿海探索“滩涂光伏+生态养殖”立体开发模式,因地制宜持续探索“高标准农田建设+土地综合经营”商业化运作模式,截至2025年6月末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贷款余额超700亿元。
如今,行走在江苏大地,绿色发展脉动清晰可感:靖江港的绿色物流与盐城风电基地形成联动效应,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废钢再生技术正改变着制造业生态,泰兴开发区打造“分布式光伏空中绿洲”为园区种下200万颗“碳汇树”……这些改变的背后都跃动着农行江苏分行的金融力量。
从现代化工厂到长江绿色码头,从智能车间到光伏屋顶,从靖江支行的创新实践到省分行的战略布局,农行江苏分行以金融活水为笔、绿色产业为纸绘就的壮阔画卷,正在江苏大地徐徐铺展。